商州金鳳山云海 (本報記者楊鑫攝于2023年9月)
商州仙娥湖晨霧 (本報記者楊鑫攝于2023年6月)
商州熊耳山日出 (本報記者楊鑫攝于2023年6月)
山陽天蓬山寨 (本報記者楊鑫攝于2022年10月)
編者按 12月13日,“中國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單發布,由商洛市委改革辦總結推送的《商洛以生態資源潛能發展“氣候康養經濟”》改革案例成功入選全國典型。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主辦的“中國改革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評選,已連續舉辦15屆。此次入選的200個年度典型案例,是從29個省(區、市)各級改革部門推薦的2000多個改革案例中遴選。案例征集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等為主題,涉及經濟、民主法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今日,本報全文刊發《商洛以生態資源潛能發展“氣候康養經濟”》改革案例,敬請關注。
商洛位于秦嶺南麓鄂豫陜三省接合部,轄1區6縣,總面積1.9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05萬人,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位于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氣候資源富集,被譽為“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是全國首個“中國氣候康養之都”、“美麗中國·深呼吸之都”。近年來,商洛市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兩山”理念,聚焦打造“中國康養之都”總目標,以全國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為契機,將獨特的氣象氣候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培育生態經濟新動能,激發氣候康養新引擎,力爭把商洛打造成人居環境樣板地、生態休閑最佳地、避暑度假首選地和健康養生示范地。
立足資源稟賦 厚植發展新優勢
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對陜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升級”及商洛打造“生態康養之都”的發展定位,充分發揮氣候資源優勢,持續擦亮商山洛水“高顏值”,不斷涵養氣候生態“好價值”。
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實施“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強化“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項措施,連續6年進入國家空氣質量達標城市行列,夏季平均氣溫22℃,氣象指數、溫濕指數“最舒適期”居全國第一,成功創建為國家森林城市、森林康養建設試點市。森林覆蓋率69.56%,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厘米5577個,超過世衛組織清新空氣標準5倍,空氣優良天數340天以上,“商洛藍”成為全省生態名片。
加強氣候資源保護。進一步規范區域性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印發了《區域性氣候可行性論證實施細則》。將氣候資源保護作為重要立法內容,組織相關部門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氣候領域的監測評估、科學研究、核心技術攻關,積極開展《商洛市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管理辦法》立法各項工作。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建設104套北斗通信區域站、87處天氣氣候景觀觀測站、48套旅游景區氣象監測站、30個負氧離子站、2個綜合生態觀測站、2個溫室氣體站、2個水域和農田生態監測站,新建升級8部雷達,氣候生態站網布局不斷優化升級。進一步完善交通、旅游、城市內澇等重點領域的氣象監測預警設施,氣象監測預警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95%以上。
健全體制機制 激發發展新活力
我市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氣象牽頭、部門聯動、上下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全力破解氣候生態產品價值轉換難題,有效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通道。
構建氣候監測體系。聘請專業團隊,編制《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指南》地方標準和《森林生態氣象定位觀測指標體系》氣象行業標準。建立秦嶺生態監測網絡和基礎數據庫,形成衛星遙感、無人機、雷達和地面生態觀測相結合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加快建設氣候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平臺、秦嶺國家氣候觀象臺、秦嶺氣候博物館和商洛氣候生態綜合觀測站網等項目,實現一張圖、一張網和移動端、PC端、戶外大屏等終端同步展示,構建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支撐體系。
強化部門聯動機制。市、縣均成立氣候康養經濟工作專班,建立“氣象牽頭、部門協作”機制,聯合文旅、發改等16個市級部門和7個縣區編制《康養產業鏈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加強與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打造“中國康養之都”、森林康養等專班對接聯系,實現監測站網共建、信息共享、融合發展,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良好局面。初步建成城市生態公園、生態旅游景區、氣候生態關鍵區、天氣氣候景觀區、氣候宜居示范創建小區等五大系統,整合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平臺、“人盯人”防搶撤智慧管控平臺和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構建起“8+1”氣候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平臺。
推行上下協同機制。我市與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合作,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與碳匯評估平臺,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和評估。聘請中國氣象局、陜西省氣象局和相關院所專家,組建多學科融合的專業研究團隊,對全市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所涉及的生態產品核算標準、價值化等相關問題進行研究,聯合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解決技術瓶頸。
聚焦特色產業 探索發展新路徑
我市將優質氣候資源融入各個行業領域,促進氣候、生態、康養、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地產民宿、農業、綠色金融、抽水蓄能等氣候康養產業,著力培育千億級康養產業集群,通過氣候賦能助力地方產業發展,不斷擦亮“22℃商洛·中國康養之都”品牌底色。
發展氣候旅游產業。將氣象要素、氣候資源與地方文化、風俗習慣、養生藥膳、特色美食、鄉村風光等旅游資源深度融合,形成種類豐富、層次齊全的氣候旅游產品體系,實現生態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將5A級景區金絲峽、18家4A級景區、27家3A級景區串珠成線,成功創建4條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包裝4條精品氣候康養旅游線路、打造5個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率先在全省實現全域旅游示范縣區全覆蓋。我市被評為全國首批“氣象旅游研學營地”,榮登全國旅游城市百強榜,榮獲“全國旅游百強市”“中國最佳康養休閑旅游市”榮譽稱號。
發展氣候康養產業。以氣候醫學先進理念為引領,以打造國內一流的康養產業發展高地和中國秦嶺康養旅游度假目的地為目標,以“六大產業”為支撐,大力發展氣候康養產業,培育千億級康養產業集群。探索開展水岸療法、高山療法、森林療法、芳香療法、地形療法等多種治療方式,豐富商洛氣候康養產業品種。推出春季賞花品茶、夏季消暑戲水、秋季品果養生、冬季賞雪避霾等康養產品,發展銀發經濟、露營經濟、研學經濟、親子經濟等康養經濟,形成全季節、全循環、全生命周期的康養產業鏈條。投資375.44億元打造22個市級康養產業標桿項目,投資420.73億元建設云山湖、撫龍湖、乾坤灣等一大批重點康養項目。7個鎮被命名為陜西省“特色氣候小鎮”,柞水縣朱家灣村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
發展氣候旅居產業。充分發揮“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氣候景觀,以人體舒適度等氣候指數吸引都市人來商洛旅居。積極發展高端民宿和康養地產,建設一批山地酒店,打造“中國野奢帳篷之都”,構建特色民宿“123建設體系”(即三年到五年建設一千家民宿、兩萬個房間、三萬張床位),藍天、白云、土房子、22℃,成為吸引游客、造福百姓的寶貴資源,讓“城里人”來鄉野“享清涼、看星星、觀云海、賞日出、聽蛙鳴”。
發展氣候生態農業。立足商洛獨特的立體山地氣候特點,編制農業產業發展區劃,推進生態茶園、養生菌園、道地藥園等基地建設,持續放大“小木耳、大產業”效益,大力發展“菌果藥畜茶酒”特色農業產業,讓“好山好水”為有機農產品溢價增值。成功創建國家級核桃產業示范園區,“商洛核桃”成功獲歐盟商標注冊,“洛味緣”公用品牌獲評全國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榜第63名。我市擁有的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累計達到85個,居全國地級市之首。食用菌、核桃、板栗、中藥材、肉雞、冷水魚6個特色產業規模位居全省第一,被授予全國首個“名特優新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樣板市”稱號。
發展氣候綠色工業。依托秦嶺“中央水塔”豐富水力資源,大力發展抽水蓄能產業,打造全國最大的抽水蓄能產業基地,投資過百億元的鎮安月河抽水蓄能電站并網發電,柞水曹坪電站已開工,山陽色河、鎮安米糧兩座電站即將動工建設。同時,結合氣候、氣象資源,將抽水蓄能電站及庫區打造成高A級生態旅游景區,進一步放大經濟效益,推進綠色發展。
發展氣候金融產業。聯合銀保監等部門探索制定氣候友好型企業信貸政策,出臺《金融支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十一條措施》《創新推行“生態貸”助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拓展綠色信貸、生態保險、綠色擔保等多元綠色金融渠道,開發出“氣候貸”“生態貸”“兩山貸”等新產品,鎮安縣累計發放“生態貸”3.55億元,丹鳳縣累計發放“兩山貸”1.14億元。開展“百萬畝綠色碳庫”試點示范項目,穩步推進林業碳匯開發,第一批9萬畝碳匯開發項目與瑞士摩科瑞能源集團簽訂意向購買協議,已在VCS平臺開戶。
突出開放創新 打造發展新品牌
我市緊緊圍繞“中國氣候康養之都”“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氣候宜居縣”等金字招牌,深入挖掘氣候資源優勢,加強與本地群眾、外地游客、線上線下、國內國外“互動”,開展氣候營銷,助推商洛獲得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形成全市品牌矩陣,把氣候資源變現。
打造特色品牌矩陣。商洛成功創建“中國氣候康養之都”,柞水、商南成功創建“中國天然氧吧”縣,塔云山云海、金絲峽紅葉景觀等獲評全國“天氣氣候景觀觀賞地”,核桃、茶葉、金銀花完成氣候品質認證。7個中國氣候宜居縣、7個避暑旅游目的地、45處氣候景觀觀賞地、29個特色氣候小鎮和13個氣候好產品已完成申報。同時,以氣候生態品牌為基礎,協同推進文旅、森林、康養等品牌創建,不斷豐富氣候生態品牌種類,釋放生態紅利、豐富地方綠色經濟發展路徑,壯大氣候康養產業鏈,形成氣候生態城市品牌矩陣。
創新開展氣候營銷。充分挖掘拓展氣候資源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以氣候康養資源聚合創新資源、科技資源、人才資源。舉辦中國秦嶺生態文化旅游節、商洛市康養產業信息發布會等大型活動13場次,“保護大秦嶺·助力碳中和”生態文明高端科技智庫論壇、首屆秦嶺康養旅游發展論壇等高端論壇10場次。承接2023全國沙灘排球錦標賽、馬拉松賽、自行車賽等精品賽事21場次。以商洛氣候生態品牌招商推介房產旅游,赴西安“賣清涼”和推介地產、氣候康養旅游等,共簽約60多個項目;簽約房產227套,面積達29065.98平方米,金額16146.19萬元。同時,已爭取到2024國際排聯沙灘排球U19世界錦標賽承辦權和第六屆“中國天然氧吧”產業發展大會舉辦權。
塑造城市靚麗形象。以氣候為媒展示商洛發展活力、文化魅力,搭建合作平臺,進一步深化商洛與國內大中城市、與外國對話交流,加強與韓國首爾、南京、溫州、武漢等國內外城市的招商合作,簽約項目116個,總投資436億元,以氣候經濟引領城市開放風氣、扮靚城市對外形象。商洛城市品牌形象影響力不斷提升,獲得“全域森林康養示范市”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各縣區中心城區土地不斷升值,老百姓財富不斷增值,實現了將氣候資源落地變現,轉化為經濟優勢的目標。
(市委改革辦、市氣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