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工程
環南路
2011年3月30日,沙河子省級重點示范鎮開工建設。同日,商山物流園項目也在這里破土動工。
本網訊 (記者 汪 瑛 通訊員 吳忠民)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街衢通達四方,一道道景觀錯落有致,一片片綠地草木蔥蘢,新穎別致的安居小區和移民搬遷工程交相輝映,新落成的鎮政府辦公大樓已經投入使用,文化廣場全面竣工、主題公園加緊建設,新農民、新景象隨處可見……經過三年的建設,沙河子鎮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目前,新區路網骨架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移民搬遷安置樓等22個項目完成投資4.8億元,在全省30個重點示范鎮建設年終考核中位列第九名,排名較2011年度提升15個位次,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獎勵。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2月26日,雖然天氣還有點寒冷,但在商州區沙河子這片熱土上,依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施工車輛穿梭不停,建設人員正緊張作業……鱗次櫛比的樓群已現雛形,猶如鑲嵌在丹江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
規劃引領 大氣磅礴建新鎮
商州區沙河子鎮,位于市區東郊10公里的丹江北岸,312國道、西合鐵路、滬陜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樞紐逐漸形成,區位優勢日益明顯。2009年,省政府在全省篩選107個重點鎮建設,沙河子鎮被首批列入。2011年3月,喜訊再次傳來,沙河子鎮躋身全省30個重點示范鎮行列,每年將獲得省上1000萬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
消息傳來,全市上下一片沸騰。
強力推進重點示范鎮建設,打造城區副中心,為全省小城鎮建設樹立榜樣,成為沙河子鎮的第一要務。市、區兩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沙河子鎮全力以赴;社會各界熱切關注。
城鎮發展,規劃是先導。沙河子鎮投資150多萬元,先后邀請中聯西北工程設計研究院、陜西省建業城鄉規劃中心,按照科學規劃、彰顯特色、統籌發展的原則,高起點編制了《沙河子鎮2009-2020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沙河子鎮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沙河子鎮新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明確了未來10年的發展目標、城市建設性質和規模、總體布局和功能分區,為沙河子鎮描繪出了科學發展藍圖。
新區建設過程中,依據總體規劃和詳規,又編制了《保障房建設規劃設計》《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小區規劃設計》《新區村民安置房規劃設計》《文體廣場施工圖設計》《環南路綠化帶施工圖設計》《鎮域農村社區布局規劃及典型社區規劃設計》《排水專項規劃》《農貿街街景整治規劃》等層次分明、體系完整的規劃,著力打造具有陜南特色的建筑風格,為示范鎮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科學依據。在抓好新區建設的同時,著力提升改造建成區,目前正在編制《沙河子建成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層次分明、體系完整的規劃,為沙河子重點示范鎮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科學依據。
《總規》確定,沙河子鎮以原鎮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建設中心城鎮新區,在綜合服務中心布置鎮一級的行政辦公、商業金融、文化娛樂等公共服務設施;以312國道為主的南北軸線,作為貫通規劃區的功能及景觀復合軸;把鎮區劃分為倉儲物流服務區、居住生活區、公共商貿服務區、特色產業園區,形成“一心、一軸、兩廊道、四組團”的城鎮結構新模式。規劃范圍東至柴灣村,西至大面河,南至蒲峪溝,北至商山水泥廠,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2公里,控制區面積8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區位于沙河子鎮東部,規劃總面積1400畝,規劃總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可容納1.26萬戶3.85萬人居住。建成后的沙河子鎮將成為商洛市城市副中心,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行政中心,現代材料工業基地,陜南循環工業重鎮,倉儲物流強鎮。
目前,我們欣喜地看到,布局合理、規模適度的各個功能板塊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以新建區為主、中心村為支撐的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新框架逐漸形成,一個新的沙河子鎮已初具雛形。
基礎先行 昔日古鎮展新姿
“變化就在這幾年,以前街道路面破損,一下雨,積水會漫過腳踝。”站在寬闊整潔的柏油路上,在沙河子鎮街道經商多年的劉女士至今仍記憶猶新。
當地八十歲的王學正老人給我們介紹,沙河子鎮是由原來老集拉林子遷于白墹底沙灘而得名。當時只有歪歪扭扭一條街,稀稀拉拉3家私人店鋪,一、四、七逢集。建國后到八十年代初,集鎮雖有所發展,但仍然是一條長750米、寬5米的彎曲不直、沙土路面、矮房陋舍、經濟蕭條的老街。“1989年11月,商洛冶煉廠在后街坡塬上建成,隨后才修了沙河子農貿新街,也就是原鎮政府門前的那條街道。”老人一邊說一邊指給我們看。
農貿街形成后,集鎮的中心逐步轉向了新街,才陸續有了供銷社、農行營業所、郵電支局、信用社,私營商業、飲食服務業和文化娛樂設施也與日俱增。“當年,這里的各種農副產品就非常豐盛,每逢臘月,集日上市多達上萬人。”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的繁榮景象,王學正仍然記憶猶新。2000年,國家糧庫和商洛火車站在街西建成,給沙河子鎮又注入了新的活力。緊接著西南鐵路和滬陜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加之一些廠礦企業的陸續遷入,大大提升了這里的區位價值。
直面現實求突破,突破就從路開始。“結合我鎮實際,我們認為要在建設重點示范鎮上走在前列,就必須以路為突破,首先抓好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面貌,提高承載能力,這樣才能為大發展創造條件。”關于重點鎮建設第一步如何走,沙河子鎮黨委書記張宏如是說。
思路已明晰,關鍵在落實。沙河子鎮隨即迅速實施了城鎮交通網絡工程,唱響了“暢、靚、亮”三字歌,拉開了重點示范鎮建設的序幕——
“現在的變化太大了,以前鎮上哪來的路燈,一到晚上,街上黑糊糊啥也看不見。如今,路燈亮得像月亮一樣,照得整個街道亮堂堂的!”站在迎賓路上,柴灣村的李大爺說起親身經歷的變化感慨萬分。據建設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介紹,從項目建設伊始的土地平整到一期基礎設施基本完工,僅用了大半年時間。長700米、寬40米的迎賓路,長850米、寬40米的環南路,長230米、寬30米的東一路等主干街道的建設和人行道鋪設去年5月份已建成投入使用。接著,安裝太陽能路燈300多盞,栽植國槐、銀杏、桂花等綠化樹木600棵,去年9月份,已建成街道全部實現亮化綠化。目前,紅光大道、東二路、柴灣路等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之中,四縱六橫的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鎮政府辦公樓已投入使用,文體廣場全面竣工,22棟移民搬遷統建安置樓已經全部封頂,商州區中醫院、思源學校正在做建設前期工作。保障房開工建設11棟,8棟即將交付使用,丹江蒲峪大橋、亞迪大道竣工并通車;拉林子移民搬遷安置項目完工227戶,商丹園區公租房3棟樓主體已經封頂,老街區道路和雨污分流改造啟動建設,商丹農貿綜合市場建成并投入運營,結束了長達20年的馬路市場歷史。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與商洛市區共享,實現了城鎮污水的集中處理和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
如今,走進建設新區,撲面而來的是車輛往來、機器轟鳴、塔吊起降、步履匆忙的景象。昔日臟水橫流的張砂溝要變為景觀河,多少年來分布散亂的村莊變成了座座高樓,村里僅能通行蹦蹦車的泥砂路變成了寬闊筆直的大道,人來人往……“與以前相比,真是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這是人們走進沙河子鎮的共同感受。
發展就會有變化,幾年奮進,沙河子鎮宛若新生。正如一位頭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所言:“苞谷地里建‘洋樓’,昔日農村變城市,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陽光拆遷 助推項目建設
城市建設提速的背后,是征地拆遷力度的前所未有。“征地拆遷難”已經成為當前城市建設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以至于在基層常常聽到“征地難,拆遷難,難于上青天”之說。而在近兩年實施城建重點工程建設征地拆遷工作中,沙河子鎮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了“和諧征地、人文拆遷”和“零上訪”的目標。我們走訪了征地拆遷辦、建設局和一些拆遷戶,聆聽了征地拆遷背后的點點滴滴……
“截至目前,東二路預征面積20.45畝,已完成18.12畝,占預征地面積的72%,43戶涉遷戶已拆遷25戶……”這是當日,我們在沙河子鎮建設管理處拆遷辦看到的一組數據。在該辦公室入門左側墻面,懸掛著各個項目用地征地工作情況一覽表,每個項目征地工作分成若干個工作小組,每個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區領導、區直責任單位、項目征地屬地政府工作人員等。“去年同步開展的建設項目有30多個,每天區直部門和鎮上的幾十名領導干部職工深入一線參與征地拆遷工作。全區干部職工個個都是征地拆遷工作支持者、參與者。”沙河子鎮鎮長李爭介紹說。被確定為示范鎮之前,建設進度緩慢,主要還是因為拆遷工作不如人意。去年制定了“領導包村、干部包戶”的辦法,很好地解決改善了這一問題。
“重視和做好群眾思想工作,是征地拆遷工作快速推進的基礎,如何讓拆遷戶了解黨委、政府的決策,將黨委、政府決策轉化為群眾意愿,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尤為重要。”區人大副主任井萬民說,“勤上門很重要,上門的次數多了,群眾最終就會接受,就會讓我們進家門。”
采訪中,我們了解到,在每一個項目征地拆遷工作中,征地拆遷工作人員始終把做好群眾思想工作作為推進征地拆遷工作的突破口,不厭其煩地上門與群眾交談,講發展,講形勢,講城市建設的重要性,把項目建設的巨大意義和各種政策宣傳到戶、到人,一趟不行就跑兩趟、三趟;一遍不行,就講兩遍、三遍……
“補償條件我很滿意!現在就盼著能早點住上安置新房。”在東二路拆遷現場,一張姓住戶說,一開始,他心里也接受不了,住了大半輩子的房子說拆就拆了,就把工作組人員拒之門外,其他拆遷戶也抱著等待觀望心理,不愿簽訂協議?墒,工作人員沒有抱怨,早一次、晚一次,有時候一天幾次,不厭其煩地宣傳有關政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后來看見村干部和其他不少人都搬了,心里也接受了。
保障群眾利益是征遷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沙河子鎮在征遷過程中,從保障后續生活入手,將失地農民按照相關政策轉變為社區居民,享受社區居民待遇,為被征地村組群眾預留集體生產經營性用地,以優惠價格向被征地群眾提供20平方米的商業用房,保障群眾后續生活,讓群眾安心。工作組還從解決群眾后顧之憂入手,遵循安置先行的工作理念,利用柴灣小學閑置校舍40余間和沙河子鎮政府老院子房屋50余間,并動員鎮屬單位騰出辦公用房30余間,供群眾臨時過渡居住。對群眾的大件家具搭設庫房安排專人看管,聯系敬老院幫部分群眾寄存棺木,和糧庫、糧站達成協議,免費幫助群眾寄存余糧,有效解決了拆遷群眾過渡安置的實際困難。“群眾一時都安排不過來,我咋能住進去哩,我把住學校的機會讓給其他人”,聽到我們問起周邊拆遷群眾過渡安置時,家里兩層半小樓已被拆除了一半的柴灣村支部書記劉發斌說,他一家四口現在分散借住在幾個親戚家。
井萬民參與了整個拆遷工作,他說,在征地拆遷工作中,最主要的是要一碗水端平,村干部、黨員的帶頭示范,讓群眾感到公平。在迎賓路拆遷工作中,自己的外甥蠻不講理,阻礙拆遷作業,井萬民沒有猶豫,立刻給派出所警務人員打電話報警,外甥被拘留了十天,井萬民卻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信任。接下來的環南路一期建設中,涉及100多戶群眾的房屋拆遷和1400余畝地的征收,一些村民不等干部上門,主動到拆遷辦簽訂協議。